2021年9月2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杨宁研究员应刘作华教授邀请到化学化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杨宁研究员是介尺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化学反应工程大会(ISCRE)、国际气液和气液固反应器工程大会(GLS)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研究多相反应器及过程的多尺度模拟、介尺度模型及工程应用、流态化和多相流反应工程领域。当天下午在理科楼LA108,杨宁研究员以题目为《多相反应器的介尺度模型:探索与发现》做了精彩报告。
.
报告会上,杨宁研究员讲述了介尺度问题对研究材料的构效关系、反应器混合与传递、过程强化与集成等问题的重要意义。创新发展了介尺度机理模型和气液两相流中基于稳定性条件的气泡尺寸群模型,在模型应用方面,提出了颗粒聚团动态形成判据,揭示了柱塞流形成的介尺度机制;针对转定子乳化分散设备,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分子模拟和不同层次的介尺度模型,初步发展了高剪切场和表面活性剂作用下,计算液滴尺寸分布的跨层次耦合模型。
杨宁研究员的报告清晰地讲述了复杂的介尺度问题,掌握介尺度模型及机制是多相反应器实现智能制造的基本要求。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最后,我们真诚的感谢杨宁研究员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学术报告。
